本篇文章1631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郭梦仪从北京出发
中低端液态奶的“涨价缺货”已经在8月出现,国庆节后,情况似乎没有明显好转。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一家乳业公司的内部人士那里获悉,由于大型乳业公司的液态奶产品“涨价缺货”,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在发改委节前谈了几家公司,希望阻止或缓解产品价格的上涨。
但记者前一天( 10月7日)在北京回龙观城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现,中低端牛奶产品仍不能满足需求。
对此,一位不愿指名道姓的专家表示,目前液态奶产品“因涨价而缺货”的情况主要有原奶生产供不应求、收购价格过高、新西兰原料粉停止进口等诸多因素。
市场现状:“涨价缺货”持续/
关于8月开始媒体报道的液态奶“涨价缺货”现象,前一天《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访问回龙观城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时,情况依然没有缓解。
记者到访的该批发市场许多门店表示,液态奶难以买到,短缺到无法从超市注入商品。
多年来做牛奶批发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所有牛奶产品的价格都在上涨。 王先生表示,蒙牛利口包纯牛奶批发价从1月前的23元/箱提高到现在的28元/箱。 高钙牛奶批发价从32元/箱上升到38元/箱。 伊利的高端产品,如金典和舒化奶的数量也很少,价格也在上升。 据她说,现在金典的箱子从以前的42元涨到了现在的50元。 北京三元的儿童牛奶只能从超市倒入商品,利乐枕包的三元纯牛奶从一个月前的28元/箱涨到了现在的35元/箱。
值得观察的是,王先生表示,目前她店三元、蒙牛、伊利三大企业品牌的液态奶产品库存只能维持半天的销售。
这个批发市场的另一家经销商李先生也向记者表示,这种缺货现象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目前放在她店门口的货物在缺货几天后才送到,“只有这些产品,很快就会卖完。 现在超市没有东西,短缺很严重。”
关于这种现象,记者向蒙牛和伊利的相关负责人询问了应对情况。 蒙奇表示,目前国内奶源供应紧张的伊利是由于市场产品配比和诉求量的上升。 但两家公司都表示将尽快组织货源,以保证市场供应。
形成原因:原奶供不应求/
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供应紧张有两个原因。 一是7~8月以来,北方个别地区发生干旱,降雨减少,影响牧草质量,影响奶牛产奶量。 二是原奶市场诉求过多,原奶生产供不应求。
此外,不愿具名的专家向记者透露,新西兰停止进口原料奶粉更加剧了国内原奶供应的紧张局势。
8月6日,恒天然奶粉“涉毒”事件发酵之际,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将无限期停用恒天然集团浓缩乳清蛋白粉和奶粉基粉,直至影响事件确认和问题处理。
8月底,新西兰一次产业省( mpi )的检查结果显示,使用原本怀疑含有肉毒杆菌的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原料以及婴幼儿奶粉的该原料的产品未见肉毒杆菌,通常不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据此,有人指出恒天然奶粉因“涉毒”而属于“乌龙”,但截至目前,恒天然尚未收到中国对产品解禁的通知。
公司的困境:涨价是否成了难题/
面对液态奶“因涨价而缺货”,让我们头疼的不仅仅是客户和市场。 这些不愿具名的专家在《每日经济信息》采访中表示,中低端产品脱销的背后,也暴露出了公司的无力。
王丁棉表示,7月以来,由于原奶供应不足,国内奶价已接近瑞典。 “8月中旬部分地区的原奶价格已经在4.5元~5元/公斤,现在已经涨到了5元以上。 ”
在这样高的鲜奶收购价格面前,公司确实面临着终端牛奶价格是否会上涨的难题。 但是,政府的态度是通过承诺体现出来的。
另外,不愿起上述名字的专家向记者透露,廉价进口包的原料粉就像液态奶的产品“蓄水池”
(公司用来调节自己原料供应多寡) )中国无限期停止新西兰包原料粉,无疑是切断了公司与“蓄水池”的关系,加剧了供需矛盾。 在没有蓄水池的情况下,面对高原料价格,公司只能牺牲中低端牛奶,首先保障毛利高的高端牛奶和乳饮料的产量。
该专家表示,国内原奶生产供不应求的问题短期内或无法处理,只有等待“蓄水池”重新开通,才能抑制液体乳制品的价格上涨和缺货现象。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原奶生产供不应求 液态奶“涨价缺货”倒逼进口原粉开闸?”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