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5字,读完约3分钟

胡健

 

今年“大蒜君狠”、“豆君玩”、“姜君军”还有“苹果是什么”的话很多。 之后,虽然可能会有棉梨价格暴涨的印象比喻,但民众的视线已经从“范跑跑”和“郭跃”的道德争论中关注食品价格的暴涨。

如果要以“变化”为命题作文的话,现在最好的写法是每天记录超市的食品,特别是基础食品,如米、面、油等的价格变化,再加上天数。 例如,中国棉花价格近一个月上涨了40%。

cpi是一个极多且复杂的指数,普通人不太想了解每个月中国cpi的涨幅是怎么来的。 老百姓看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只能直观地感觉到数字每月从3.3%上升到3.5%。

其实,通货膨胀在中国越来越存在于人们的预想中,就像“微弱的歌声”一样,总是听着,没有亲切感。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市场流动资金过多,必然导致单个商品价格上涨,第二,必须品在流通行业减少,一定会导致特定产品的涨价。 这两个原因可以解释所有的通货膨胀现象。

参照目前的现状,中国市场确实流动性过剩。 这是中国这几年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通过电信、石油等行业被国有企业垄断,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少,去年政府向市场投入了4万亿美元资金的情况。

自然灾害导致大量农产品歉收也是事实,今年上半年,广西、新疆等中国主要经济作物产区遭遇重大干旱,导致甘蔗、棉花等大量减产。

但这两个因素其实并不构成通胀的充值条件,应该看到央行已经启动了新的加息周期,货币政策也收紧了,抑制流动性成为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核心。 央行有必要相信自己有控制货币量的能力。 就像你相信餐厅吃饭点的菜一定会上来一样,当然不是随时都那么肯定。

“中国式通胀逻辑”

9月份央行被告知加息,许多机构否定的事实表明,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不太强烈,但央行10月份突然加息表明,已提前着手准备明年巨大的通胀预期。

在农产品方面越来越多可以说,先是吉林省疯狂炒绿豆炒房子被罚,然后苹果今年增产但价格上涨。 可见通胀预期能给投机者带来多少好处。

在棉花方面,新疆的棉花种植农民首次发现自己生活所需的经济作物在别人眼里变成了“白金”。 从8月8元、9元到现在,农民纷纷表示不卖13元,惜售之心也在山东果农心中掀起了热潮。

在收购商心中也涂上蜜,看到媒体纷纷报道农产品大减产、国际进口性通货膨胀暴涨等利好空的消息,涌入农产品收购市场掀起风波,作为日常供应品的水果、粮食等成了他们手中的“股”

放眼明年,将逐步蔓延至各行业,社会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不知道中国的通货膨胀逻辑可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还是用“虚假误人化”来解释。 但是,最明显的道理是“无论多大的泡沫都会破裂”。 / br// h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国式通胀逻辑”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