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珂从上海发行的
在9月票据到期置换量明显下降后,信贷投放会继续反弹态势吗? 至少债市已经做出了反应。
中央国债注册结算企业昨天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9月前两周出现的债市利率大幅下跌势头有所缓和,8月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近1周内许多券种利率出现了1~3个基点的回升。
许多银行债券交易员最近也向《每日经济信息》表示,本周的债市一直很窄,做很多事情的力度比前期减弱。 第一个因素是市场对9月银行信贷持续反弹的预期很高。
并不担心8月份的态势会持续下去
不过9月中旬,但对本月信用新投入规模的推测已经有很多版本,“至少将持续今年8月的态势。
根据国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9月信用继续反弹的概率很高,也不排除9月信用超过7000亿元水平的可能性。 国泰通用证券预测,9月份新增融资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
“在剔除票据到期这一要素后,实际新增的正常贷款至少能够延续今年8月的水平。 ”昨天,大型信贷管理部的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信息”做了如下阐述。
据国信证券统计,今年上半年融资投入额因票据融资罕见膨胀,上半年整体融资超常规增长,但扣除票据融资,注意中长时间融资后,1~6月约为4500亿元,至7~8亿元。 “这是投资项目顺利进行,下半年
“上半年,特别是1~3月,很多以100%保证金发行的票据融资,几乎都是虚假的。 目前,这些票据在7、8、9三个月内陆续到期,最终实际信贷数据可能会变小,但银行的实际信贷投入并没有下降得那么快。 ”股份有限公司银行企业业务部副总也对本报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一个证据是,今年7月、8月实际月新增贷款额达到5400亿元,但据央行统计,7月新增贷款额为3559亿元,8月新增贷款额为410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和2月票据融资分别新增6239亿元和4870亿元,但以6个月为期限计算,7月和8月正好是上述两个月的新增票据到期期。 因此,最终公布的数据实际上是“下调的数据”。
9月的信贷投放可能超出预期
据前文银行信贷管理部相关人士介绍,上半年银行月平均存款新增可达万亿规模,但7、8两个月突然有3000多亿。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票据到期对银行新融资规模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与今年1、2月票据融资的释放量相比,3月票据贴现的规模只有3900多亿。 也就是说,假设银行常规的信贷新增基本与7、8月一致,由于减数下降(票据到期量除外),9月的信贷投放并不是不可能超过8月。
“票据的投放高价是在09年1~2月。 由于该票据到期的高价为7~8月,9月票据到期开始的要素将减弱,信贷总量的抑制将逐渐消失。 ’安信证券正在考虑。
另外,据上述银行·企业业务部副总称,该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不像大流行那么“疯狂”,所以目前总行收紧的只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额,虽然整体信贷投放额还有上限,
另外,市场可能比预期更期待9月份信贷投放的另一个因素是9月份是银行季度末的审查节点。 这起因于大银行一贯采用的审查方法。
以今年8月为例,根据媒体从权威渠道收集的消息,截至今年8月30日,4大商业银行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速仅为1350亿元,今后全部新增贷款为3000亿元左右。 但是,最终超过4000亿的数据显示,8月最后一天,许多银行仍在突击放贷。
信息链接
穆迪:中资银行年贷款增长率10%~15%
经记者胡俊华在上海
[// ] 预计未来,银领域贷款增长将放缓,中资银行贷款增长将逐年放缓10%至15%。
穆迪表示,贷款增长强劲,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推行经济刺激计划,促使银行放贷。 放贷主要由三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 中资银行表示将在2009年上半年维持信用标准,但标准很可能略有放宽。 一些市场参与者表示,一些客户就同一抵押品向当地银行和海外银行申请贷款时,从当地银行获得的贷款与抵押品的价值比例较高。 但是穆迪预计,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市场上流动资金充足,在一定期限内可以抵消信用管理薄弱的问题,短期内信用质量不会大幅下降。
穆迪表示,股份制商业银行2009年上半年提供了多种票据融资,给资产负债表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预计最多3家国有银行将在2009年下半年与其他海外银行取得较高的新增融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今年7月,银行新增融资大幅放宽至3559亿元,8月环比上涨至4104亿元。 穆迪预计,中资银行的贷款增长将每年从10%放缓至15%。 但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远远低于预期,迫使政府公布第二次刺激经济方案,中资银行预计将再次经历巨大的贷款增长。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债市利率止跌 彰显9月信贷反弹预期”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132.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