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志强/文
近几周,关于“拐点论”的话题,中国房地产专家们似乎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争吵。 因为,从去年4月的“国十条”到现在的一系列严格的管制政策,让很多地区的房价开始下跌。
一直以来备受瞩目的房地产市场“全年黄金期”今年跌至( ( (/K0 ) ) ) ) ) ),因此,以行业龙头万科为首的恒大、龙湖、富力等多家大开发商已经掀起了降价潮
据媒体公开报道,普通住宅项目少则降价1000元,多则每平方米减少近1万元。 从年初到现在,降价幅度达到20%的例子不少。
大幅降价显然让以比以前更高的价格买了房子的老业主们很气愤。 由此组织的“维权”活动也在上演。 因此,先前成交的这些买家被开发者指责“缺乏合同精神”的媒体也不少。
中国的房价在2002年左右开始进入上涨的道路,2005年以后进入了比较疯狂的状态,近年来是“泡沫论”的乌云压城。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许多城市的房屋销售平均价格在过去8年中上涨了好几倍。 一位网友根据收入和房价的比例关系计算账本,结果在很多1、2线城市,工作20多年后必须全额购买商品房,难怪这么多人房间成瘾。
但是,现在,在由于降价的“维权”而缺乏合同精神的指责中,将矛头指向买家,我认为是不公正的。
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房屋销售本身的不透明。 简单地说,是没有“正牌”的交易规则。 因为在很多客户的词典中,“明码标价”、“拿到钱后交货”这些词充其量只能成为“基本的”买卖条件。
但是,即使是同一家的项目,现实情况也是,根据楼层的高度、阳台的朝向、户型的优劣等不同,售价也不同。 甚至同一楼盘的所有房源,成交价格也有差异。 而且,开发商的所谓内部价格、团购价格等多个价位层出不穷,十分繁荣。 在房地产市场“当头”的时期,“一日一价”的现象屡见不鲜。 由此得出的最终结果是,基于上述基础上确立的开发者的利益,可能只有上天知道。
二手房也一样。 恐怕中国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的商品。 居住多年后,在折旧、产权使用年限打折扣的情况下,房价不会下降吧。
这和汽车市场的私家车,甚至手机市场的iphone完全不同。 后者也随着产品的转型、市场行情的变化而降低售价,但为此寻求“维权”的顾客极为罕见。 所以,为什么只有商社有上述不自然之处,值得深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拉动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我记得当时深圳的一个项目因为降价积累了资金,所以发生了一点买家的“供给不足”。 这是理性经济人的常识性行为。 如果房价降到6000元,每月供应10000元成交的房子,显然是“亏本生意”。
所以,指责老业主们缺乏契约精神,不应该反省一下是什么土壤造成了这样荒诞的“怪象”吗? / br// h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为降价“维权”的老业主叫叫屈”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1047.html
心灵鸡汤: